了解详情
了解详情

宝塔山:力量的源泉(张志槐)

2019716201456
      在我的学生时代,曾无数次受到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美好诗句的熏陶和感召,曾被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那情真意切,动人心魂的诗句所感动。多年来,有种特殊的情结维系于心际,一直希望走到那片神奇的土地,沿着一代伟人的足迹,找到那条 "中国的红飘带" 和传递光辉思想的窑洞,找到课本上所描述的纺车和枣园那盏明亮的灯光。多少年来,这种愿望与日俱增。深藏于内心的延安已不单纯是一方土地,一脉山水,早已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和力量的源泉。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八周年之际,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党支部组织二十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简称"延",古称肤施,高奴、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延安北接榆林,南连咸阳、铜川、渭南,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庆阳市为邻。
      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延安革命纪念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纪念馆前是一个平坦开阔的大型广场,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毛泽东主席的铜像,左手插腰,在群山环绕之中,傲然眺望远方。
      馆内大厅正前方巨大的浮雕,展现先辈们的斗争岁月。大量珍贵的文物,文献和照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光辉业绩。
      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到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一幅幅领袖们和边区军民大生产,生活战斗的历史照片,是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给自足的历史见证,是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的碑刻记忆。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宝塔建于唐代,八角形共九层,高四十四米。登上宝塔山,只见满山绿色成荫,花香争艳,全城风景尽收眼底。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革命现代文物交相辉映,向我们诉说着从弱到强,浴火重生的艰辛历程。
      来到巍巍宝塔面前,我们全体共产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再次举起右手,紧握拳头,整齐宏亮、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云宵,久久萦绕在宝塔山上的苍松翠柏间,在革命圣地的上空久久回荡……。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宝塔山上的宣誓,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
      从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到枣园,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故居和机关办公地。踏进旧居,驻足端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朴素的不能再朴素,一张床,一张办公桌,一盏油灯……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毛主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为粉碎敌人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写下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整顿党的作风》等光辉著作。
      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日臻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我们深入了解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扭转乾坤,创造辉煌的历史,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真谛,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延安精神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生命的基因。延安精神永远是一座灯塔,一种象征,一种力量,永远放射着无穷无尽的光芒,催人奋进,照我们前行!
      告别延安,心里仍依依不舍,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总有些意犹未尽……
      延安之行,让我们精神世界得到洗礼!
      革命圣地延安,您永远让我们敬仰!
      (张志槐:河北省周易研究会理事、党支部书记)
2019年7月31日 09:47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    论文论著    宝塔山:力量的源泉(张志槐)

当前位置: